
《海嘯奇蹟》
一次九級地震,一場突如其來的海嘯,沖走聖誕佳節的喜悅,奪去超過二十萬人性命,摧毀無數幸福家庭,這就是2004年南亞海嘯。
看過新片《海嘯奇蹟》(The Impossible) 巨浪湧至的震撼場面,令我憶起三年前上映的《通靈感應》(Hereafter),也是用南亞海嘯一幕,作為電影開端。

《通靈感應》
兩片雖同樣談生死,但故事結構則大不同。《通靈感應》裡的海嘯,是三位活在平行時空的主角當中的一位,才經歷到的情節,電影後段也只着重描繪主角離開災區後的轉變;但《海嘯奇蹟》則以當年在泰國災區的真人真事改編,貫穿全片。故事以男女主角飾演的西班牙家庭為主軸,一家五口劫後餘生,過程中沒有大灑血腥、恐怖,在西班牙導演的鏡頭下,一切都是溫馨、感人、真摰,令你不時「眼濕濕」。尤其是看到大兒子 Lucas (湯姆賀倫 Tom Holland 飾),三兄弟由疏離到學會互相扶持,更學懂關懷別人,正因為寫實,就是覺得份外好看、感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女主角 Maria(娜奧美屈絲 Naomi Watts 飾)在醫院接受麻醉手術時,加插了一段意識流,她回想起當初被海嘯捲進水裡後,拼命掙扎、差點溺斃的影像。這段畫面,除了交待 Maria 可能因創傷後遺症,開始出現記憶回閃的徵狀外,也是隱喻在現實中、躺在手術床上的她,亦正游走生死邊緣、命懸一線的危殆狀況,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張力。

Maria 回憶時,一度在水中失去知覺,彷彿在暗示她的手術失敗。
其實本片精彩的影像語言還有不少。我們一向視「文字」為最正規、最有保障的溝通方式,但本片就來一個反諷,例如醫護人員調亂 Maria 和另一名傷者的名字,令 Lucas 一度以為媽媽已死,慘變「孤兒」;男主角 Henry(伊雲麥葵格 Ewan McGregor 飾)拿錯另一位爸爸的尋親名單,到醫院尋找妻兒,直至上機才發現錯誤。Henry 一家五口最終能夠相認,「Black & White」的文字原來幫不上忙,反而不及 Lucas 喊一句「Father!」來得湊效。
又例如 Maria 登機後,看到手臂上刻着一個生死未卜的名字,再望見窗外一遍枕藉,淚水已不禁倘下;Henry 在機上翻開那張本來不屬於他、寫有一男一女名字的 Memo 紙,發現內頁竟以鮮紅色筆寫着「We are at the beach!」的訊息,彷彿在暗示兩人或已葬身海灘,那種天堂與地獄之別,而生者卻與死亡如此貼近的恐懼感和無力感,不言而喻。
另外,正當 Henry 一家最終化險為夷、步出醫院之際,保險公司職員才現身迎接他們登上專機,有人認為這是保險宣傳,我卻認為這裡有點反諷。天災降臨,生命無常,每月要你「科水」的保險公司,倒頭來可以保障到你的,又有幾多?這些電影語言,都為觀眾提供不少思考空間。
演員方面亦甚有「睇頭」,獲提名金球奬影后、角逐今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娜奧美屈絲,飾演愛心媽媽 Maria,成為片中亮點。Maria 為救兒子,落得遍體鱗傷、失血過多。路過的村民想救她,只好徙手在泥濘地上拖行她到附近村落,再作打算,身負重傷的 Maria 劇痛萬分,後來忍痛也忍到目無反應,娜奧美都演得很到位。手術後登上保險公司專機、終可安然離開傷心地的 Maria,當望見窗外仍然一遍澤國,不禁飲泣起來,觀眾都看得不是味兒,娜奧美的演技應記一功。

特技化妝配上精彩演技,或令娜奧美屈絲 (Naomi Watts) 問鼎今屆奧斯卡影后。
至於前年在《魚躍奇緣》(Salmon Fishing in the Yemen) 飾演固執教授的伊雲麥葵格,在本片繼續走「溫文老實」路線,飾演柔情父親 Henry,為失綜妻兒大灑男兒淚,角色討好,但論戲份,仍不及飾演其妻子的娜奧美和演大兒子的新晉童星湯姆搶鏡。

伊雲麥葵格 (Ewan McGregor) 大灑男兒淚,仍未夠童星搶鏡。

十六歲的湯姆賀倫 (Tom Holland) 憑出色演出,奪金球獎年度年輕英國演員獎。